我对电影院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喜欢黑黑的环境里,银幕的反光把我的脸和眸子照得忽明忽暗,情愫随着情节上下沉浮。
这可能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没上学之前,我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外公退休后在一家电影院上班,负责验票和维护秩序等等。自然地,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只要影院没有满座,我就会找个座位窝着,想看哪场看哪场。虽然那时大多数都看不太懂。
现在的电影院已经和幼时大不一样了。以前几百人的会堂式电影院成了几十甚至十几人的小厅,椅子也换成了沙发按摩椅等等。但我依然喜欢去电影院,沉迷那种被光影和声音包围的感觉,一秒秒地等着被情节或人物所感动。
但这些年来,身边喜欢上影院的人渐渐少了。点开APP,开个会员端起手机,“葛优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这几乎是如今观影方式的主流。除非去首映式追星、或者商业大片去凑下热闹等,很多人已经把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从自己的日常消遣方式名单中划掉了。
动员过几次老婆孩子,让他们陪我去电影院,后来就放弃这种努力了。即使他们一起陪我坐着嘻笑拭泪,也找不到共鸣的感觉。
于是,我偶尔会自己独自买一张票,挑稍偏的座,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遇到合胃口的片子,还会散场后再买一张。也许,这就是“独酌”的感觉吧。
现在,像我这种喜欢呆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已经不太多了吧?
或者,像我这种喜欢主动去被“感动”或被“触动”的人不太常见了吧?
现在网文大行其道。我一直get不到那些穿越、种马、霸道总裁等类型网文的爽点,依然喜欢那些老套的细腻文字,虽然不刺激,但回味隽久悠长。